WFU

2018年4月14日 星期六

淺談奶水不足的主訴


作者:陳攸旻




一位媽媽主訴奶水不足而來診。



先天沒奶?


以目前的哺乳諮詢經驗值來看,十個有十個都是奶水足夠;但是十個有九個,對於「先天沒奶」這個未審先判的非專業診斷用語,媽媽們都虛心接納了旁人的明示、以及自我暗示。


原發性奶水不足


原發性奶水不足的發生率2%,可能來自於母體先天或後天的疾病因素,諸如原發性乳腺發育不足(波蘭氏症候群)、部分乳房手術(縮乳手術、乳癌手術)損傷乳腺管、胎盤殘留、產後大出血所致Sheehan’s syndrome,或者使用利尿劑、避孕藥等其他狀況。


誘導泌乳的時機


臨床處置「誘導泌乳」有它的醫療性、社會性背景,例如女性未經孕產過程,而欲領養需要哺乳的嬰兒時,或是中斷泌乳而想再次哺乳的母親,我們能使用這些技巧來協助母親們達成哺育母乳的心願。 


「奶水不足」須辨真假


藥物是兩面刃,要增加奶水並不困難,難的是「奶水不足」須辨真假,當輕易給予催乳劑,對於98%奶量足夠的母親,可能因供過於求而使身體負荷過大,試想胸懷兩袋沈甸甸的食物,若無法隨身攜帶奶蛭寶寶,無法隨處解除脹奶的臨時需求,媽媽的身體就是個行動未爆彈。 


擠不夠寶寶喝


「我只能擠出80ml,寶寶一次喝120-180ml,我親餵完奶還是很脹啊?我該用什麼方式發奶呢?」準備重返職場的媽媽說道。

我們向媽媽分析了幾個重點:

1. 在產後機構,母嬰分離,育嬰室時定時定量餵食的照護策略,返家後會造成「食量和作息紊亂」的迷思。
2. 瓶餵和親餵的食量是有落差的。瓶餵有可能把寶寶的胃容量撐大,干擾母體與嬰兒原來的供需平衡。

當媽媽在房間內擠奶,寶寶在隔壁喝奶,寶寶習慣了奶嘴餵養的口腔經驗,回到乳房上吸奶時反而因費力而顯出吸吮效率不佳的掛奶狀態,對母嬰來說都是一層挫折。 


供需平衡,依需餵食


我們建議在產後頭三週內,盡可能全親餵,讓嬰兒練習並適應如何吸吮乳房,也由嬰兒來主導每餐的奶量(每一次奶水的成分不同,寶寶消化的時間也不同,因此大小餐是正常的),母親只需要與孩子同步作息,逐漸達到理想的供需平衡:每一次脹奶,剛好都是寶寶的用餐時間,喝完奶鬆口之後,媽媽的乳房感到舒適,不需額外再移出奶水。 


重返職場前


如果母親需要重返職場,建議在上班前一週再開始集乳,並且與主要照顧者學習以寶寶為主導的瓶餵技巧,避免過度餵食和乳頭混淆。

再次提醒,「剛剛好就是完美」,別讓自己變成乳牛喔,哞~ 


預約掛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