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FU

2018年4月14日 星期六

胎位不正,中醫助攻


作者:陳攸旻




古代醫籍將胎位不正列屬於「難產」的篇章,胎位不正是在分娩過程中由穩婆(助產者)發現,並照會醫家共同使用手法與針藥,俾使生產轉危為安。


在有定期產檢的當今,胎位不正可由孕期得知,並在生產之前擬定母胎均安的分娩方式。那麼,對於現代的胎位不正,傳統醫學又扮演了何種角色呢?


什麼是胎位不正


妊娠前6個月,胎位隨時在改變;孕期進入28週之後,隨著胎兒漸長,在羊水裡轉動的空間相對受限,位置會轉趨穩定,形成枕前位,即「頭部朝下,臀部朝上」的正常胎位,除此之外,都屬於胎不正。

胎位不正是導致難產的原因之一,異常的胎位有下列幾種:臀位、橫位、額位、顏面位、枕後位、複合位。其中以臀位最為常見,佔足月產的3%。

妊娠第32週時的胎位不正機率為7-8%,第37週足月後降低至3-4%。 


導致胎位不正的原因


胎位不正可源自骨盆腔因素與胎兒因素兩方面來探討:

骨盆腔因素:骨盆骨骼先天或後天的異常,子宮畸形,卵巢囊腫或子宮肌瘤,羊水過多或過少,經產婦。 

胎兒因素:巨嬰、水腦症、早產兒、多胞胎。 




胎位不正有什麼影響


胎位不正影響的是生產的方式,對孕婦及胎兒並不會造成不良影響。有經驗的婦產科醫師能夠在評估為低風險後,執行臀位(伸腿位)陰道產,此外的胎位不正在臨床上會建議採取剖腹產,以降低分娩時產程遲滯與臍帶脫垂等風險所造成胎兒日後的併發症。


胎位不正的矯治選擇


胎位不正隨著孕程的進展,有九成的機率在32週能自動轉正。然而,在大勢底定之前,有哪些矯治選擇呢?

膝胸臥式運動:孕婦可在家自行執行。早晚各做一次,採趴臥姿式,雙腿與肩同寬,屈膝跪地,胸口貼地、挺腰抬臀,維持此姿勢5-10分鐘。

胎位外轉術:現今國內僅有少數資深的婦產科醫師願意執行。外轉術具有一定的風險,如臍帶纏繞過緊或是胎盤早期剝離。

中醫藥物及針灸:由中醫師透過第三孕期針對體質辨證,開立安全的口服中藥,施以遠端穴位針刺,以及每日2次的艾草灸療,透過讓經絡感傳讓子宮輕度活動,創造胎兒活動的機會,同時改善盆腔及下背循環,緩解第三孕期的不適,提高待產時產姿舒適度即順產的機率。

孕婦瑜珈,顱薦椎平衡:經婦產科醫師評估後可審慎執行。


治療期間應該注意的事項


胎動較為明顯的時候,適合進行膝胸臥式;孕婦仍要量力而為,若有頭暈、陰道出血、前置胎盤等情形,仍應先諮詢產檢醫師是否合適進行此運動。 以中醫針灸藥物進行矯正胎位時,一旦轉正了,即結束療程。 多數孕婦在艾灸治療的當下會明顯感受到胎動,建議搭配膝胸臥式提高胎位轉正的機率。 筆者與婦產科醫師合作的臨床經驗發現,胎位不正最後無法順利轉下的案例,以胎兒臍帶較短、臍帶繞頸為常見因素。 在治療過程亦叮囑孕婦,務必每日認真數胎動。臍帶血流發生異常導致的胎死腹中,是近年來不容小覷的產前憾事。


數胎動很重要

怎麼數胎動
認真數胎動,預防胎死腹中的悲劇


如果胎位轉正了又轉偏


自然產對母嬰固然有諸多的益處,但仍需隨緣盡力,不必執著。 拜現代醫學之賜,剖腹產得以保全母胎,順產均安是最重要的目的。 懷孕生產是一趟華麗的冒險,要相信小外星人會選擇自己的方降臨地球,翻滾吧,寶寶!期待媽媽們在面對胎位不正時,仍能以平常心和正面的態度,享受胎動的活力,感應胎動的對話。


預約掛號